联系我们

 
会员注册 组织机构 旅游名胜 网赛新闻
会员登录
   
分类导航
 
 
最新文章
 
 
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-黎族织锦
2012-07-20 12:14:48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 

  黎族织锦,一般包括挑花、刺绣、扎染(古称绞缬染)和蜡染等民族工艺。在海南黎族地区,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,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、上衣、头帽、花帽、花带、胸挂、围腰、挂包、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,丰富多彩的图案,美不胜收。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,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,因而驰名古今中外。

  据《后汉书•南蛮传》记载:“汉武帝末(公元前87年),珠崖太守会稽孙幸,调广幅布献之,蛮不堪役,遂攻郡杀幸。”在当时,黎族人民穿的贯头上衣,就是用“广幅布”做成。这种布料是黎族妇女利用多年野生木棉制作而成的。关于木棉,《尚书•禹贡》就有这样的记述:“岛夷卉服,厥篚织贝。”三国吴国人万震也在他的《南州异物志》中写道:“五色斑布似丝布,吉贝木所作。此木熟时,状如鹅毛,中有核,如珠绚,细过丝绵。人将用之,则治其核。但纺不绩,任意小轴牵引,无有断绝。欲为斑布,则染之一色,织以为布,弱软厚致。”唐代中叶,黎族妇女用同样原料织成被子、食单(桌布)和盘斑布,被列为上贡封建朝廷的珍品。宋代志书更多地记录了黎族妇女在棉纺工艺方面的卓越成就。在宋人笔记里,我们可以看到黎族妇女纺织出的“黎锦”、“黎饰”、“黎幕”、“黎单”、“黎桶”、“黎幔”、“鞍塔”等品种繁多、工精艺巧的作品,证明黎族纺织工艺在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的水平。

  中国最早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是从海南岛黎族聚居的崖州(今三亚市)向黎族妇女学会棉纺织等技术,然后传入中原地区,为推动江南一带棉纺织业的大发展,作了技术上的铺垫。错纱、配色、综线、洁花等技术都完全出自黎族妇女之匠心。黎族姑娘从六七岁起便开始学习纺织、刺绣,从小就受到传统纺织技术熏陶。她们使用原始的踞腰织机,就席织布,平纹挖花,飞针走线,正刺反插,精挑巧绣,把心血凝聚在一件件的织绣艺术品上。她们织出来的花布、腰带、被子、筒裙以及壁挂,陶宗仪在《南村辍耕录》里就用“粲然若写”4个字来概括形容。

  从历史的长河中,黎族织锦艺术充分显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。一件艺术珍品的完成,可以说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结晶,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。据了解,她们每织绣制作一套盛装,往往需要花费3~4个月,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。每当民俗节日,或是参加婚礼盛会,姑娘们总是三五成群,汇集在一起,身穿着美丽的服饰,出现在人群之中,以获得人们审美的心理满足,这意味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织绣才华。其织绣技艺超群出众者,被人们称为“织绣能手”,从而赢得崇高的赞美和尊敬,还能得到青年男子向她投来的钦佩的目光和送来赞扬及求爱的歌声。清朝人张庆长在他的《黎岐纪闻》中就有这样的叙述:青年“男女未婚者,每于春夏之交集旷野间,男弹嘴琴,女弄鼻箫,交唱黎歌,有情意投合者,男女各渐进凑一对,即订配偶。其不合者,不敢强也。”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,姑娘总是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“帕曼”(黎语:男青年),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。这珍贵的礼物,便是幸福美好的象征。作为黎族织锦艺术,它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,更难得的是,它作为爱情的纽带,精神的寄托,反映了黎族姑娘对幸福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。

  1.织锦图案

  黎族妇女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黎锦织绣的艺术图案,图案十分强烈地反映了对生活、劳动及大自然的热爱。据考证,各地区的花纹图案是根据生活环境、地理条件等自然形象,加工变形制作而成,且从平原向山区逐渐演变。在深山地区的妇女多喜欢用生长在林中的水鹿(海南鹿)、鸟和其他野兽,花丛间的彩蝶、蜜蜂、土地上的小爬虫、田边的木棉花、泥嫩花、龙骨花等树木、花卉作为图案摹本;平原地区的妇女则喜欢以江河中的游鱼、溪边的虾、池畔中的青蛙和田间里的鹭鹫等动物作为织锦图案素材,她们通过夸张与变形,把自然的物象反映在织锦图案上,她们还选用多种野生和培植的植物制成染料,分别将棉纱线染成红、黄、黑、蓝、青等色彩,因而织绣出来的成品图案绚丽多彩,形色多样,这些图案除了上述摹本外,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东西,如较为常见的日月、星辰、雷电、山川、流水、云雨、碗锅、竹子、白藤、藤箱以及龙凤、黄猄、老鹰、麻雀、水牛、鸡狗、龟蛇等动植物和自然界里的物象作为图案。这些都是用几何形纹组成的,其表现手法多采用平视体式,有的使用平衡式而形成单独纹样,二方连续,四方连续无限伸展。从色调和构思上,她们不是单纯地摹拟自然景物,重要的是她们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,掌握各种设计技巧,进一步加深图案的抽象化。正是由于她们对生活和自然界,善于观察,善于分析,善于表现,善于创造,使她们的织锦图案艺术充满着泥土的芳香。

  黎族织锦图案除了某些共同点外,各地区的服饰图案纹样有很大差异,各自有其艺术特色,形成丰富多彩的黎锦艺术作品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服饰图案是各方言的标识符号。由于各方言受环境、生活习俗、文化、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,使各方言的织锦图案,反映出社会生产、文化生活、爱情婚姻、宗教信仰的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物或美好形象物等。妇女始终是把人的活动以及动物、植物、自然景物和人们心目中较为定型化的物象作为织锦图案的主题,由此形成织锦图案的艺术和特点。

  织锦图案可分为两大类:一类主要集中反映在妇女服饰上的各种花纹图案,图案多以人形纹、动物纹、植物纹、生产工具纹以及利用直线、平行线、三角形、菱形等多种几何形的纹样。这些反映在妇女服饰上的图案纹样都是抽象的,内容丰富,色彩美观。另一类是反映在龙被、织锦壁挂、织锦挂包以及各种装饰物品上的图案。图案多以吉祥物体为主,比如,人形纹、龙纹、凤纹、鹿纹、蝴蝶纹、青蛙纹、白鸽纹和花卉、树木、青草以及自然界的雷、电、日、月、水、火等。这些图案都是采用抽象和具体的表现手法反映在织锦图案之上。

  反映织物上的图案共有160多种,归纳起来,可分为6种类型纹样。第一类是人形纹;第二类是动物纹;第三类是植物纹;第四类是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纹;第五类是直线、平行线、曲线、方形、菱形、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;第六类是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,其中,第一类、第二类、第三类是黎族妇女最常用的图案。

  黎族织锦图案构图,主要是由母体图案组成。通常是母体图案占幅面积大而且是中心位置,子体图案只作陪衬,位置也不太明显,这样结构严整,主次分明,有松有紧,有粗有细。一般来说,母体图案多以人纹为主,其他动物、植物以及其他纹样是在子体图案之中,这就充分说明黎族妇女在构图方面重人轻物的主要特征,体现了黎族人民对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。

  黎族织锦图案的色彩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上,多以黑色或者深蓝色为基本色调,以红、黄、绿、白相间,紫、棕、粉红、咖啡为辅助色,有深色也有浅色,有对比色彩也有调和色彩。

  黎族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。主要以纺、织、染、绣四大工艺组成,纺包括错纱、配色、综线、攀花等;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道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,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;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,包括美孚方言妇女在白色经线上扎结成所需的花纹,再染成黑白斑花的经线,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出可织成色泽斑斓的筒裙图案;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、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,织锦图案编织完成后,再补绣加工提高图案效果,一般主体图案都是刺绣的,在图案中间的若干局部都是需要刺绣来完成。织锦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,而润方言妇女上衣的黎族双面绣最为著名,所有织和绣的黎锦都是黎族织锦中的精品。

  哈方言妇女织锦图案。多以人形纹、动物纹为主,植物纹、生产工具纹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纹样为辅。哈方言妇女织锦的主要特点是:造型生动,构图饱满,色彩浓烈,内容丰富,概括性强。比如“婚礼图”、“收获祭祀图”、“鱼猎农耕图”等。“婚礼图”主要流行在乐东、三亚、东方等市县,是典型的哈方言人形纹样,将黎族婚娶礼仪中的迎亲、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,形成一幅精美的图案。

  杞方言妇女织锦图案。主要以平视体的组织表现形式,其特点是夸张变形、构图大胆、色彩多样、图案复杂,在花纹图案上多以描绘人的神态,比如舞蹈、生产、生活、婚嫁等,以此来表示岁岁平安,人丁兴旺。由于杞方言妇女的筒裙花纹图案比较多,而又较为复杂,为了突出筒裙中的主要花纹,在图案沿织边补充刺绣上亮度比较好的色线来提高图案效果,故称为“牵”。杞方言图案“狩猎纹”主要是反映黎族集体打猎归来的喜悦场面,并以此来描绘猎户人家在家里都挂着一定数量野兽的下颌骨,表示主人是打猎能手,精明的猎人是机智勇敢的象征,在黎族人民中享有较高的荣誉,并获得众人的尊敬。


      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三亚市网球协会
Copyright ? 2006-2013  互联网备案:琼ICP备
10002823号
地址:三亚市下洋田鹿回头广场圆通网球中心   电话:13907608738    0898-31889099
网址:http://www.sytennis.net    邮箱:liupengxiang45@163.com    邮编:57200